嵌入式開發環境搭建_0基礎入門嵌入式-信盈達
時間:2018-11-15 00:00:00
來源:信盈達
作者:信盈達
說起嵌入式開發,不少人可能會為之頭大,因為這里牽涉到很多日常程序開發牽涉不到的東西,比如交叉編譯鏈又是什么鬼。
編寫普通的PC程序,是很自然的弄好相應的IDE配置好編譯器,做好這些,直接寫代碼然后編譯通過運行調試就行。可是嵌入式不行,在移動端運行的程序需要在PC端上編譯好然后通過某種手段發送到移動端運行,這也就是“交叉編譯鏈”名稱的由來了。一般來說ARM平臺上運行Linux操作系統,然后在Linux操作系統的基礎上運行相應的APP,這個APP也是需要在Linux開發環境下開發編譯的。經過一個學期學習實踐操作,在這里寫一篇簡文來稍微記錄一下這其中的彎彎繞繞吧。
基本基礎環境的搭建
首先需要做的便是得到一個Linux操作系統的計算機,鑒于絕大多數人的電腦都運行的Windows操作系統,而且沒有多余的可用的電腦,我們可以使用虛擬機安裝Linux操作系統,這樣有很多好處。
1. 不需要將Windows操作系統刪除,不會影響日常正常工作。
2. 多數人對Linux操作系統不熟悉,有些操作可以在虛擬機外面進行,例如下載,編輯等。
在虛擬機軟件中,可以很方便的對相應的Linux系統進行備份與恢復,方便我們試錯。
在操作系統的選擇上面,這里沒有過多的建議,基本上就 是Fedora或者Ubuntu了。系統的選擇問題不大,但是版本的選擇就有一些考究了,因為操作系統版本的新舊很多時候會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比如 說附帶GCC版本過新或者過舊,或者說因為系統版本過老導致沒有相應的好用的更新源可以使用,這些都是問題,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總而言之是不建議使用 太新的系統,初學者需要操作的東西也不會是比較新的東西,所以新系統很有可能帶來各種問題。在虛擬機軟件的選擇上,有兩個主流的軟件可以選擇,一個是商業 化非常優秀的VMware,一個是開源的Virtualbox。VMware說是需要收費,可是可能是由于需要大范圍推廣的原因,其激活序列號非常好找, 不得不說其公司在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基礎編譯環境的搭建
整個生產過程就像在工廠里面制造產品,而基本基礎環境的地位就像這個工廠里面的地基,接下來就需要在地基上面繼續建造廠房了。所謂造廠房其實就是獲得我們需要的具體生產工具。這些生產工具總的來說就是一條交叉編譯鏈。上文已經說到,所謂交叉編譯鏈其實就是在可以在PC機上編譯在目標平臺運行軟件的一個編譯工具。這其中的過程著實有點復雜,一般來說會使用平臺廠家自帶的已經制作好的交叉編譯工具鏈,只要安裝即可使用。如果讀者感興趣一定要自己制作交叉編譯工具鏈的話可以參考這篇博文ARM Linux交叉編譯鏈制作過程 。但是一般來說直接使用廠家提供的交叉編譯鏈就可以了。
程序開發環境搭建
完成了交叉編譯鏈之后就可以開始嘗試著做自己的事情。比如說編譯一個hello world在ARM Linux平臺上看看是否能正常運行。只有一個交叉編譯鏈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一般來說嵌入式都會采用QT作為GUI,于是我們還要將QT的源碼下載下來經過一定的配置之后使用剛剛制作的交叉編譯鏈對其進行編譯工作,編譯出相應的ARM Linux版本。
編譯好了QT還是不夠的,如果要進行QT開發,我們還需要安裝QTCreator,安裝好了再進行相應的配置工作,例如增加搜索路徑之類的。完成了以上種種我們才可以好好的坐下來做開發。其中要硬生生踏過的坑數不勝數,所以要進行這方面工作的小伙伴們加油吧!